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以色列的导弹袭击中腿部骨折,险些遭遇“斩首”。尽管伊朗国内正面临严峻的多重危机,而美以两国则在不断施压伊朗的核计划配资概念股票,英国媒体却突然爆出中国紧急向伊朗交付防空导弹的消息,伊朗官媒甚至积极配合炒作,这一行动究竟暗藏了什么意图?
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在上个月的伊以冲突中,以色列曾策划对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发动一次“斩首”式的暗杀行动。那时,德黑兰西部的政府大楼正在举行一次紧急会议,参与者包括总统、议长、司法部长等政府核心高层,他们正齐聚底层的会议室中。当会议正进行时,突然遭遇了六枚导弹或炸弹的精准袭击。
显然,以色列军方提前准备,专门锁定了政府大楼的主要出入口,实施了定点轰炸,试图通过封锁通道、切断逃生路线和破坏通风系统来制造致命的陷阱。然而,得益于伊朗方面事先准备的应急预案,与会官员们迅速通过预设的安全通道成功撤离。佩泽希齐扬也躲过了这次暗杀,但在逃生过程中还是不幸受伤,腿部轻微骨折。
展开剩余78%以色列在伊朗政府内部的渗透行动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面临指挥层被敌方渗透的困境,伊朗在停火后展开了大规模的抓捕行动,捉拿了900多名“内鬼”,但这些行动并未能缓解其深刻的战略焦虑。更加让伊朗感到压力山大的是,尽管伊以冲突暂时告一段落,来自美以两国的警告依然频频传来。在内塔尼亚胡访美时,他曾明确对特朗普表示,如果伊朗恢复铀浓缩计划,那将意味着战争的爆发。尽管特朗普未公开表态支持,但他默许的态度足以让以色列感到有底气。伊朗的核设施,随时可能面临新的灾难。
在此时,伊朗外长扎里夫一方面坚决表示“永不放弃核计划”,一方面又放出“愿意谈判”的信号,这种前后矛盾的姿态无疑暴露了伊朗在这一问题上的软弱和两难。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以对伊朗核问题持续施压之际,英国《中东之眼》突然爆料称中国已紧急向伊朗交付红旗-9B防空导弹系统,且交易方式被透露为“石油换武器”。更加出人意料的是,伊朗的半官方媒体梅尔斯通讯社也迅速配合炒作,宣称伊朗计划接收来自中国的防空导弹系统。
这一消息让美国和以色列十分震惊,国际媒体纷纷向中国提出质询,然而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很快作出了回应,强调“中国从未向交战国出口武器”,并明确表示不会向伊朗出售任何武器装备。
事实上,现代化的远程防空系统交付并非简单的买卖交易,它涉及到庞大的运输、人员培训以及与现有体系的整合。以中国的运-20运输机能力来估算,要运送足够的红旗-9防空系统,至少需要数十架次的运输。这种规模的军事调动显然无法做到完全保密。
而红旗-9作为一款技术复杂的现代化防空系统,其操作人员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专业训练,才能有效地投入实战。如果伊朗此时才开始引进红旗-9系统,无疑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机。
事实上,伊朗这次通过炒作中国防空系统,无非是试图借“中国背书”来威慑美国和以色列,但这种狐假虎威的做法反而可能加剧地区局势的误判。美以两国其实早就看透了伊朗在武器采购上的战略失误,伊朗现在才想起向中国采购防空武器,已经为时过晚。
早在数年前,中国就已经向国际市场推出了包括歼-10CE战斗机和红旗-9防空系统在内的现代化防空体系。如果伊朗当时果断引进这些装备,并结合电子战系统和数据链建设,那么今天的防空形势可能会完全不同。然而,伊朗当时却选择了从俄罗斯购买装备,却没有及时引进像苏-35这样的先进战机。伊朗这种犹豫不决的武器采购策略,导致其防空体系存在严重的代差。
更为重要的是,现代防空作战不仅仅依赖先进的装备,更依赖于高效的指挥控制系统和情报网络。如果关键环节被敌方渗透,那么整个防空体系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伊朗长期面临外部势力的渗透威胁,如果不能确保指挥体系的绝对安全,那么即便配备了最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其作用也大打折扣。这一点在现代冲突中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系统漏洞往往比装备落后更为致命。
如果伊朗希望真正提升其防空能力,就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这不仅包括加速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尤其是引进现代化的防空系统和战斗机,还需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在电子战和系统作战方面的能力建设。此外,伊朗还需要严查内部安全漏洞,确保指挥体系的可靠性。然而,所有这些措施都需要时间和巨额投入,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伊朗是否能够抓住这个转型的机会,仍然存在很大变数。
如今,中东局势正处于“停火-军备竞赛-冲突”循环的死结之中。以色列的情报网对伊朗构成了巨大的压力,而特朗普政府则一方面默许内塔尼亚胡采取战争边缘的策略,另一方面又假装推动谈判,以此施压德黑兰。而伊朗在防空体系漏洞和核计划摇摆之间的两难处境,无疑为外部势力提供了更多操控空间。
下一次中东危机的导火索配资概念股票,或许就将在伊核谈判的结果中出现。但伊朗既无法彻底放弃核研究,也无法完全放弃与美国接近的幻想,这种左右摇摆的外交政策注定将继续被美国和以色列压制。
发布于:天津市九八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