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一项关于韩国民众对国防主权态度的民调结果在短短24小时内迅速登上了热搜榜。数据显示股票配资排名,68.2%的韩国受访者明确支持总统李在明收回战时指挥权。这一数据被《中央日报》《韩民族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反复引用,迅速成为2025年亚太地区安全领域最具冲击力和爆发力的新闻事件之一。
这一事件不仅掀起了韩国国内政治的强烈风暴,更是对美韩同盟结构存在73年的根基发出了最直接、最公开的挑战。韩国军队的运作、国家主权的体现以及韩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瞬间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这也使得中美之间的博弈、东北亚的安全形势以及全球军事格局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和变数。
韩美同盟的本质从未仅仅局限于军事合作。自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来,韩国的战时指挥权一直由美军掌控。在半岛局势紧张时,韩国军官需服从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指令,而该司令部的最高指挥官历来由美军将领担任,这种安排深刻影响了韩国军队的自主性。
展开剩余84%根据韩国国防部的统计数据,2024财年的军费预算高达567亿美元,跻身全球前十。韩国凭借自主研发的KF-21战斗机、玄武系列导弹和K2主战坦克,已经使其国防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尽管如此,在关键时刻,韩国军队依然必须等待美军的最终批准,显示出依赖的局面依旧存在。
每逢美韩联合军演,指挥权归属的问题总会在韩国社会引起激烈讨论。2025年春天,李在明当选总统后,正式提出收回战时指挥权,这成为过去二十年来最实质性和具有标志性的动作。面对这一诉求,美国政府态度明显趋于防御,五角大楼多次强调“盟友关系的稳定至关重要”,但对于战时指挥权的移交始终采取回避态度。
李在明上台后,强调“我们的军队,我们说了算”,这句话在首尔街头引发了广泛共鸣,民众情绪高涨。就职典礼上,这句口号被多家韩国电视台反复播放,激励了民众的民族自豪感。随后,韩国外交部向美国递交了正式文件,要求启动战时指挥权移交的谈判,这是韩国政府历史上首次以官方书面形式正式提出主权谈判请求。
在韩国提出收回指挥权后,美国迅速在经济领域展开反击。2025年6月中旬,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突然宣布,将韩国钢铁产品重新纳入高关税清单,特朗普政府时期废除的25%钢铁关税重新启用。此举导致韩国钢铁企业市值蒸发超过10亿美元,迫使韩国各大出口企业紧急召开会议,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
与此同时,韩国国会预算委员会将“战时指挥权磋商机制”纳入2026年财政预算草案,显示出政府对此议题的高度重视。韩国国防部发布了为期三年的军队指挥改革计划,目标是建立更加独立的指挥与预警系统。新一代导弹与无人机项目获得预算重点支持,相关企业股价不断上涨。国内舆论也纷纷声援李在明,网络话题“我们做主”持续升温,形成强大社会共识。
美国方面则采取了“拖延”策略应对军事层面的变化。2025年夏季在夏威夷召开的高级磋商会上,美方代表多次强调“战略灵活性”和“多边协作”的必要性,但始终未承诺将战时指挥权完全移交。会议结束后,双方未能发布联合声明,韩国媒体普遍认为美国此举意在拖延谈判进程,继续保持对半岛安全局势的主导权。
朝鲜半岛局势的逐步缓和,为李在明政府争取指挥权腾出了外交空间。2025年4月,韩朝重新启动开城工业园合作,金刚山旅游项目复苏,边境的扩音器音量被调低了一半。韩国政府通过释放“和平自主”的信号,成功削弱了美国以安全考量为由拒绝移交指挥权的立场。
韩国收回战时指挥权的诉求,直接触及了美韩同盟内部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五角大楼内部报告显示,美军担心如果移交指挥权,将失去对半岛导弹防御系统的有效控制权。美方倾向于维持一种“有限自主”的模式,主张在关键技术、情报共享及导弹拦截等领域保留介入权限。
韩国军方专家普遍认为,短期内完全脱离美军支持几乎不可能。美军提供的预警、弹道导弹情报及快速后勤支援,构成了韩国军队目前难以替代的“软肋”。李在明政府正在加速推动本土军事工业的发展,2025年上半年韩国自主研发武器系统的比例已提升至77%。然而,在远程指挥、网络战和卫星情报等关键领域,韩国依然高度依赖美方技术合作。
日本对韩国军事自主的态度表现得相当复杂。日本外务省官员公开表示,半岛军事力量的平衡不容轻易打破。日本担心韩国增强军事自主能力后,可能改变东北亚的力量格局,从而影响其国家安全利益。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使得韩日关系紧张,也令美日韩三边同盟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菲律宾和土耳其等中等强国的经验为韩国提供了重要参考。菲律宾在终止与美军协议后因缺乏替代方案被迫恢复合作,土耳其则因购买俄制S-400防空导弹被美国剥夺F-35战机项目,陷入经济与战略困境。韩国学界普遍认为,分阶段、渐进式的指挥权移交才是最现实、可行的路径。
国际知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最近发布报告指出,韩国军事自主的成败将决定未来亚太地区中等强国能否突破大国战略束缚,实现有限的战略独立。报告建议,美韩双方应在“有限自主”与“联盟稳定”之间寻求动态平衡,避免出现地区安全真空。
韩国社会在主权问题上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共识。2025年6月的韩国盖洛普民调显示,68.2%的受访者支持李在明收回战时指挥权。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外部掌控“军队遥控器”的反感尤为强烈,“自己的军队自己指挥”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韩国总统府首次在向国会提交的2026年国防预算案中,明确设立了“战时指挥权谈判专项资金”条款,这是过去73年中从未出现过的举措。国会围绕预算案展开了激烈辩论,保守派担忧独立后韩美关系会“降温”,而进步派则认为,只有真正自主才能确保国家安全。
美国在战略上陷入两难境地。美军全球部署正加速向印太地区倾斜,而韩国作为前线阵地的战略地位极为关键。五角大楼既不愿放弃对半岛的控制权,也担心过度施压会促使韩国寻求多元防务合作。韩国政府已派遣外交团队,积极拓展中东和东南亚等新兴军火市场,意图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韩国媒体普遍认为,李在明的举措开创了“有骨气的盟友”新范式。韩国不再满足于仅做美国的“战略附庸”,而是在全球多极化趋势中主动争取平等伙伴地位。2025年6月,《韩民族新闻》评论道:“真正的同盟关系,必须建立在尊重彼此主权的坚实基础上。”
朝鲜半岛局势的相对稳定为韩国军事自主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2025年5月,韩朝边境的军事对峙降至十年来最低水平。联合国安理会在6月例会上评估指出,半岛“偶发性军事冲突风险显著降低”,为韩国自主主张赢得了更多国际同情和支持。
美国学界内部也出现了明显分歧。布鲁金斯学会安全事务专家在6月的公开讨论中指出,如果韩国的主权诉求被长期压制,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将面临结构性挑战。美国应积极参与指挥权移交谈判,以确保既有的安全利益不会因此受损。
(资料来源:韩媒报道《韩美正就战时作战指挥权移交问题展开协商》股票配资排名,环球网,2025-07-11)
发布于:天津市九八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