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着的政权配资炒股流程,是守不住国土的。”这句话用来形容如今叙利亚南部的复杂局势,再贴切不过了。
据叙利亚国家通讯社报道,14日,以色列军队对叙利亚南部苏韦达省的多个地点发动了空袭,袭击目标包括坦克车队和多个军事设施。叙利亚政府迅速回应,强烈要求外部势力不要干涉叙利亚的内政。
以色列之所以发动此次空袭,要追溯到不久前一场冲突的爆发。13日,叙利亚南部苏韦达省爆发激烈武装冲突,局势一度非常紧张。
根据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透露,这次冲突主要发生在当地德鲁兹社区与贝都因部落之间,造成至少99人死亡,数十人受伤,伤亡者中还包括多名儿童。冲突爆发的第二天,叙利亚临时政府迅速派遣安全部队进驻当地,试图平息事态,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
理论上,这场冲突属于叙利亚境内的内部事务,理应由叙利亚政府出面管理和解决。即便外界有关注或不同意见,也应通过外交途径表达。但以色列显然选择了不同寻常的方式。
展开剩余74%此次以军空袭叙南,以色列给出的理由显得相当官方和正当。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公开表示,此次行动是向叙利亚政府发出“明确信号和警告”,同时强调以色列“绝不会允许德鲁兹人受到伤害”。
虽然以色列表面上言辞正气凛然,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不过是借口。事实上,袭击德鲁兹人的并非叙利亚政府军,而是另一支地方武装力量,然而以军却主要打击叙利亚正规军。所谓“保护德鲁兹人”,更像是借机趁火打劫,为以色列进一步蚕食叙利亚领土寻找借口,答案非常明显。
实际上,以色列对叙利亚的野心由来已久,绝非一朝一夕。
早在去年12月,叙利亚局势发生巨大变化之时,以色列军方便以“边境防卫”为由,乘机调动大批兵力,迅速占据了戈兰高地的缓冲区及其周边地区,并试图与当地人口众多的德鲁兹族建立合作关系,试图在叙利亚南部打造一个“防御区”。
不仅如此,以色列方面还公然要求叙利亚南部苏韦达、库奈特拉和德拉三省实现“完全非军事化”,禁止叙利亚政府军或任何其他武装势力进入这些地区。
叙利亚临时政府领导人朱拉尼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选择了妥协,接受了以色列的这一要求。他清楚自己权力根基薄弱,既缺乏广泛的民意支持,也缺乏强有力的军事力量支撑,因此在面对以色列的强大压力时,未能表现出应有的坚定和强硬,反而采取了退让的态度。
不久前,朱拉尼以“维护和平稳定”为名,主动割让部分领土,同意设立以色列提出的“缓冲区”,并承诺撤出重型武器,只保留轻装巡逻队伍。这实际上等于放弃了对这片广阔地区的军事控制,向以色列敞开了大门。
与此同时,朱拉尼还高调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表达对以色列的支持,并主动向美国提供本国矿产资源作为“礼物”,还承诺为特朗普塑像,希望通过这种政治和经济交易换取美国的认可和以色列的支持。
然而,这些“甜头”远远无法满足以色列的野心。
在以色列眼中,朱拉尼不过是局势中的一个棋子——可以暂时合作,但极易被取代。因为只要叙利亚仍有一个统一的象征,无论是朱拉尼还是其他人,都将成为以色列实现“戈兰战略”的障碍。
所以,无论朱拉尼如何妥协,只要他挂着“叙利亚领导人”的头衔,以色列都不会放过他。
归根结底,以色列真正追求的并非单纯的“边境安全”,而是对整个叙利亚南部地区的掌控权,甚至最终将其完全并入以色列版图。
叙利亚南部的这三省紧邻以色列长期觊觎的戈兰高地,戈兰高地是以色列多年来战略吞并的目标。虽然以色列曾单方面宣布该地归属自己,但国际社会并未承认。如果能在叙利亚南部建立一个“非军事区政府”,甚至拉拢部分德鲁兹人实现自治,便可逐步实现事实上的吞并,为以色列北部边防筑起一道坚固屏障。
朱拉尼试图通过“割地求和”来稳固自己的统治,然而事与愿违。中东政治中,软弱与退让从未是解决问题的良药,反而只会让对手嗅到更多的机会。以色列的野心从未是防守型,而是扩张型。面对软弱示弱,只会令它愈加肆无忌惮,步步紧逼。
对于中国和国际社会来说,眼下更应高度警惕:以色列可能正在为下一步更大规模行动做准备。如果朱拉尼继续采取软弱退让的姿态配资炒股流程,那么以色列吞并叙利亚南部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发布于:天津市九八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